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
网站地图     设为首页    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主页  >> 申论资料  >> 热点时评   
热点时评
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过多折射政府错位
http://www.sdgwy.org       2011-09-27      来源:山东公务员网
【字体: 】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  中国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有多少?


  据统计,仅在2006年至2009年间,由中央纪委牵头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的清理工作中,就清查出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!14.8万多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含盖了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等各领域,工、农、兵、学、商等各行业。


  去年底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成立了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,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实行总量控制,除已经批准保留的4218个项目之外,原则上不再新增常设项目。这样,14.8万多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,有97%的项目被撤销。


  14.8万多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,要耗费多少人力、物力和财力资源啊!问题在于,评比达标表彰等等名堂,已经成为许多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,由此及彼,也成为一些社会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。最近一些年来,各种各样评比的名目越来越多,噱头越来越奇怪,名号越来越大,当选条件却越来越宽松,当然收费也越来越多。前不久被媒体曝光的所谓“脊梁奖”,只是这种龌龊评比勾当之一例。


  评比多了,政府部门之间的监督必然少。这是因为许多政府部门就是靠评比来落实和检查工作。政府部门工作的业绩多少,效果如何,反响怎样,在评比活动中都变得简单了。只要申报单位填满规定的表格,写好表扬与自我表扬的评语,一式复印几份,连同报名费一起上交,这次不得奖,下次也差不多。几年下来,个个得奖,处处锦旗。


  监管缺失,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。但是,监管的缺失,却并不意味着监管主体的缺失,更不意味着监管主体荣誉的缺失。只不过,一些有责监管部门,把评比当成了监管的替代品。于是,近些年间,闯下“大祸”的部门,往往是集各种评比奖项于一身的部门;造出“大孽”的企业,也常常是囊括了地区、国家乃至国际所有相关奖项的企业。就是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光环笼罩下,这些部门的负责人仕途光明,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如入无人之境。


  实际上,各种奇奇怪怪的评比究竟是个什么东西,所有当事者心里都清清楚楚。但是,就是这样一些“互蒙”“互骗”的游戏,当事各方却玩得乐此不疲。这是因为,人们心里都更清楚,有权力组织评比的部门,手中皆掌握着市场或社会中的紧缺资源,而这些部门主持的评比以及结果,就是其分配资源的根据。评比,成了相关单位不得不参加、不能不参加的活动。这是评比活动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,参评者骆绎不绝的根本原因。


  关键在于,各种各样的评比活动,成了评比活动组织者聚财敛钱的工具。政府部门忙不过来,社会组织也加入进来,进而一些以敛钱为目的的杂七杂八的组织也纷纷“应运而生”。这些组织都打着政府或者政府某个部门的旗号,以交“管理费”、“份子钱”为条件,让有权政府部门为其背书,大发评比之财。


  评比活动的泛滥,说明政府的功能发生了错位,管了不该管的市场资源配置,却放弃了应该肩负起的监管职责。政府机构代替了无形之手去分配资源,政府组织的、或权威部门背书的评比活动,代替了市场评价,由此造成了市场与社会信任体系的双重混乱。


  因此,清理整顿各种评比活动,是廓清市场环境之必需。政府部门不组织应由市场做出评价的产品类评比活动,也应该成为一个原则。



互动消息